耘小屋项目——青少年认识农业与自然的第一站
大同二村位于萧山南邑楼塔镇,脉连诸暨富阳,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越,早在20世纪50年代被当时的萧山县政府授予了“爱国村”的美誉,现今被评选为杭州市文明示范村和萧山区生态示范村。大同二村村集体产业主要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毛竹、茶叶和蚕桑为主,以纱艺花边、纸箱包装、轻纺服装为主的工业产业特色明显。
团队深入走访调研大同二村发现,以前,乡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们收入有限,农村产业布局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发展。现如今,随着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乡村迎来许多新的发展。

一、创新创业新青年发展乡村
随着新青年返乡的潮流,许多乡村地区迎来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大同二村产业也迎来了新发展——农事研学野孩子教研基地。“野孩子”研学基地是大同二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是除当地强村公司外的唯一产业。该基地占地180余亩,是一家自然教育、农耕体验、传统文化传播、红色教育、中药国粹于一身,同时能全方位提供企业团建、特色亲子游服务以及定制化服务的研学基地。
二、城乡资源整合,乡村发展创新
团队深入走访调研,利用专业技能为农事研学基地设计了农事研学新课程体系。整合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将优质的农业教育引入农村农事研学基地。并且课程引入现代化农业科技,为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提供互动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对现代化农业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农村农事研学基地,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包括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在农村农事研学基地中设置红色、观光田园、农事体验区等,吸引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和学习,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兴盛。并且可将农村农事研学基地转型成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和应用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
乡村的新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凝聚力和创新创业的活力。这些变化使乡村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乡村的新发展,乡村不再是闭塞的,而是与现代社会相互联系和融合的有活力的地方。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乡村的未来。
希望这种发展能够持续下去,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