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文化沙龙第五期——“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1112日,国际文化沙龙第五期在综合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主题为“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国际教育学院有幸邀请到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下城区书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沈颖丽作为本期文化沙龙的主讲嘉宾。

 

沈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许多古埃及印章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了其历史以及图案、线条的设计。古埃及印章中包含彩珠、线条、甲壳虫等多种元素,伊朗北部出土的放射纹图案印章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中亚印的蛇纹镂空平面印距今已有四千四百多年。沈老师还提到,古埃及的印章图案对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许多产品和商标设计都融入了其印章的元素。

随后,沈老师着重讲述了中国印章。中国印章伴随着古老的东方文明不断发展,在政治、军事、艺术等方面相结合,绵延不断,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期间,印章在政权、军事、商贸领域成为了主要信用凭证。沈老师从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印铸造、春秋战国时代玺讲到了唐末时期印章与书画的巧妙融合和篆刻艺术的发轫。造纸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为印章与书画艺术的结合创造了物质条件,从而推动了印章自身艺术化的发展,同时在人才辈出的社会条件下,艺术创作进入了崭新的时期。印章与书画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鉴赏用印,二是用于作者的书画落款印。

 

沈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元代时期篆刻技术的发展、明代时期文人篆刻创作的低潮与中兴以及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清代印派包括丁敬与浙派、邓石如与邓派等等。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名家风格独特,作品突出。在晚清时期,“印从画出”论、“印从书出”论、“印外求印”论等观念层出不穷,促使篆刻艺术得到了多层次、多方向的延续。如今,篆刻艺术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断发展,通过作品竞赛与展览、教育培训、篆刻交流等方式将篆刻艺术不断传承与繁荣。

沈老师带大家领略了世界各地的印章文化,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对篆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期文化沙龙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最后,同学们与沈老师合影表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