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州市安吉县乌泥坑村,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实践之路。

乌泥坑村是一个拥有1036人口和64名党员的社区,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3.58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5万元。村里以茶叶小作坊和迅速发展的民宿业为主导产业,拥有20多家小作坊和11家民宿,民企投资项目高达5.2亿元。实践团成员在与村委干部的深入交流中,切身感受到中国乡村的变迁与发展,深刻领悟到乡村发展关键在于激发内在活力和凝聚力。

党建共联
随后学院与乌泥坑村举行了党建共联共建,及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基地签约和揭牌仪式。双方将利用学校教育、人才、科研优势和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在党建共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生动的国情教育,引导国际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发展历程及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



实地调研
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施家坞旅游综合中心项目,该项目是乌泥坑村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村闲置农宅、山林,将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以土地综合整治开辟共建共享共富之路。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中外学生领略了安吉乡村的自然美景和经济发展,深化国情认知,特别是让国际学生对中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建设的成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激励中外学生持续探索,为乡村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