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巍巍大桥,传承红色精神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四史”,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传播者,积极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4月10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国贸1981班在班主任蒋金岳老师的带领下循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步行来到钱塘江大桥纪念馆,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寻访实践中,迈开青春步伐,传承红色基因。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大家分别参观了三个展厅的“建桥序曲”“攻克难关”“历经沧桑”“养桥护桥”“卓越成就”“茅以升生平”六个篇章,了解了钱塘江大桥的历史演变,重温了以茅以升、罗英为代表的大桥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感人爱国故事。钱塘江大桥是第一座由我国自主设计、主持施工的双层铁路及公路两用大桥,由著名的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它于1934年8月8日起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通过蒋老师的讲解,观看大量图片、实物和茅以升的著作、手稿、藏书及使用过的物品,大家仿佛看到了以茅以升、罗英为代表的一批建桥先贤们在纷飞的战火中,完成了建桥、修桥的历史重任的一幕幕,大家都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



如今,这座巍巍大桥已经在风雨中屹立了近84个年头,它见证了钱江两岸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茅以升、罗英等英雄似颗颗铆钉、如座座桥墩,肩负重任、忠于职守,深深扎根在祖国桥梁建设的基业中。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抵御外侮不屈不挠、发奋图强的铁骨豪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积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为建党百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赏红色电影,感爱国情怀

4月11日,国贸2081班组织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赏活动,通过这部电影,同学们都感悟颇深。

郭展帆:
开国大典,工程师和北京市民们为保证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分秒不差的冉冉升起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罗布泊,参与两弹一星的工程的科学家们默默无闻的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80年代的上海街道,市民们聚集在小小的电视前为拼尽全力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奋力呐喊;97年香港,被迫离家156年的香港在十二点钟声敲响后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03年白昼流星,随着神州5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千年航天梦终于迈上了新的台阶;08年北京,一个以绝不吃亏为准则的市侩司机忍痛将得到的奥运门票送给了一位来自汶川来北京探望父亲的男孩;国庆阅兵,优秀的女飞行员服从命令作为阅兵备飞成员为国庆典礼,为共和国的蓝天护航。
七个故事串联起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科学家、运动员、宇航员、人民解放军、工程师等所有的实干家们凝聚起来焚膏继晷,打破一个个偏见,取得一个个成绩。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天绝不再有任何一个列强的铁蹄敢于践踏我们的家园。如杨洁篪主任所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为了让我们所热爱的国家继续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大学生将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学好专业知识,志存高远,努力工作,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国家、美好的生活。
张鲁娜: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整部电影以日记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七个历史性的大事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前夜》这个章节中,讲述了开国大典升旗仪式背后的故事,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护旗手老方等千千万万参与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冷眼看世界,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热心强祖国,使我们迎头赶上发展的速度!如此,中华崛起,中国梦圆,指日可待!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郑诗慧:
不得不说,我们这一代是时代的宠儿。这些如此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肺腑的影像,让我们的上一辈能回顾历史,让我们这一代能更爱祖国。我爱祖国,这个影片让我看到了所以中华儿女的热血澎湃,所有人为祖国繁荣昌盛加冕。为一个故事都是为祖国伟大复兴之路筑城的道路。电影的7个环节,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每一个小节都表现着万千普通人对祖国这风雨70年的努力与对任何一个时期的祖国的深入骨血的热爱。亿万人在一块努力,为了更好的祖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