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教学及科研交流,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国际教育系于11月27日在3号楼会议室举行中澳教师教学成果论坛,中澳两校四名教师代表做了主题汇报,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国际教育系全体教师参与,论坛由系主任陶宇主持。
教学论坛伊始,Robyn老师以“Learnnning more together”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澳大利亚课堂教学的教学风格,强调课堂的生动性、主动性,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个人特长。澳籍华人彭书志老师从西澳洲南城市学院教学模式、特色入手,提出要根据对当地企业的相应岗位的需要,在选学单元模块中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教学。以随着根据当地产业的发展与调整,不断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就业所必需、实用的以及与行业发展保持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水平。
胡豪、李超群两位老师分别就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访学、泰国汉语教学做了经验交流,墨尔本理工学院是为数不多的澳洲TAFE院校中多年一直保持国际质量标准和澳大利亚教育体系质量标准双重认证的学院。胡豪老师结合在澳大利亚大学期间的课堂学习、业余生活及访学感悟,重点分享了访学期间的在教学环节的收获和体会。泰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今年1月,学院参与签订共建“浙江丝路学院(泰国罗勇)”建设。李超群老师在为期三个月的泰国教学期间,主要从事罗勇府职业技术学院汉语教学工作,包括汉语综合课、口语课以及HSK考前辅导等等,以及组织和协助孔子学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同时也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汇报期间,到场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近年来,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和学校合作,国际教育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办学模式,实施中外教师、校外专家的“多对一导师制”,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政、校、企、社”四位一体的创新联动模式,逐步向凸显机电特色、打造国际化教育平台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