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的通知》,经学校遴选、公示和省教育厅审核,我院张伟中老师主持的“‘标准引领、平台支撑、特色驱动’—基于‘坊’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本科层次机电类创新型高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与陈竹韵老师主持的“基于RCEP的中外学生跨境直播微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两项目分别入选省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名单。



“‘标准引领、平台支撑、特色驱动’—基于‘坊’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本科层次机电类创新型高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依托中外合作办学,以新形势下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对创新型技术技能国 际化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标准为引领”,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课程,对接行业知名企业高端岗位,优化本土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构建紧跟时代,融合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时新作坊”,以“坊”式特色育人为理念,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典型机电产品为载体,传承“非遗”技术技能为主线;建设多个实验实训室(基础技能训练作坊)、生产实习基地(社会名企实践作坊)、教师工作室(科研团队创新作坊)组成的“三坊”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三坊”实践教学平台运行协调机制,构建“坊”式育人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项目开展本科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形成“浙江机电”本科职教方案,助力国家职业教育“中国标准”输出。
“基于RCEP的中外学生跨境直播微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项目依托国内外“政-校-行-企”产教共同体,借鉴澳大利亚“政府框架、行业导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PGSD能力分析模型重构课程体系,结合RCEP国情、生源特点和行业需求等设计“三层级、四对接、五位一体”教改方案,采用远程和实践为主的在地国际化柔性教学模式;以在线自主学习为主,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激励手段等方面提供一定自由度,建立微学圈提供朋辈式指导,实施个性化人本教学;学生持“中澳微专业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即完成学业;面对欧美对华贸易摩擦加剧的国际局势,充分发挥RCEP自然人、资金、产品等资源自由流动的政策红利,促进中国数字智能产品出口,高效培养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跨境直播国际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当前跨境直播人才缺口的困境,实现教育公平与普惠,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职教方案。
学院将以此次教改项目立项为契机,围绕我省高职教育“十四五”期间建设改革的主要任务,认真做好教学改革项目持续建设工作。坚持立足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站位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着眼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围绕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基础性和突出性问题,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竞赛和素质养成、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学合作,以及推进产教融合和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等方面进行有组织的研究和探索。推动教科研工作纵深开展,为学校完成“双高建设”和“升本攻坚”工作再添“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