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的师生们一同前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研学,讲解员一步步地从二十四节气讲解到各种古法技艺传承,让我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一座活态的、温情的、流动的、无界的、具有未来生命力的展馆。它的基本陈列厅分为“口传·印记”(民间文学)、“手艺·生活”(传统技艺、传统美术)、“身心·智慧”(传统医药、体育游艺与杂技)、“演绎·风韵”(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仪庆·精神”(民俗)五大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浙江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与再创造。同时设置“向海而生”“寻山问居”“觅水行商”三个文化空间,将最能够反映特征性地域环境、特定人群生产生活场景、特色文化精神面貌的非遗项目有序组织,生动呈现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完整样貌。



非遗馆里陈列了数以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二十四节气铜雕,到非遗匠人爷爷用方言跟我们讲解非遗故事,让我们感触颇多。通过爷爷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古老技艺背后的情感与执着,我们也了解了非遗文化发展的艰难和困苦。当课本上熟知的文字图片以一件件实物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更加清楚的看见那瓷器中一缕青色的来之不易,看见我们先辈们对于传统戏曲有着更加苛刻的追求,看到东阳木雕对每个细节的精雕细琢……


移步观看了各个展厅,同学们沉浸在非遗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着每一件展品背后蕴含的故事,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待发掘和保护,等待世人的理解与传承。


这些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技艺本身,更在于它们所传承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智慧。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给非物质文化一个舞台,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让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让我们携手前行,在保护传承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