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吸毒
我国目前吸毒者80%以上是青少年,青少年吸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重视。据调查统计,我国鸦片类吸毒者中,25岁以下青少年约占90%,国外年龄更低。在我国呈低年龄、低文化、无职业倾向。这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别是非能力差,不易抵制毒品的侵袭,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易受到毒品的侵袭。
青少年吸毒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一。由于胸无大志、缺乏生活目标、生活无聊使之产生了寻求刺激的心理,由此陷入“毒潭”的占青少年吸毒的20%。好奇心强、分辨是非能力差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二,青少年普遍好奇心强,对一些事物总想尝试一下,又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不了解,由此,沾染上毒品的占青少年吸毒的50%。盲目追求时髦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三,一些青少年把吸毒与抽洋烟洋酒看成一种时髦,在他们眼中,吸毒是富有者的象征,有风度、有派头。由此吸毒的占青少年吸毒的10%。无辜上当受骗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四。一些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轻易吸上一些“朋友”甚至一些陌生人特意送来的“好烟”,在吞云吐雾中悄然上瘾,还有一些青少年患病时听信毒品能治病止痛,几经尝试,病治不好,反成了“瘾君子”。但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青少年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
青少年走向吸毒的危险因素包括很多方面。酗酒或吸毒者的子女比一般人的子女更容易走向吸毒,这是家庭因素;体质、素质上的危险因素:(一)早期吸烟,嗜酒(15岁以下)。(二)身体缺陷。(三)其它生理上不良因素;心理上的危险因素:(1)存在心理卫生方面问题,(2)有过情绪障碍或受过性虐待;社会文化与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母不反对毒品、父母离婚或分居、家庭内有难于处理的问题,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甚低;友伴间危险因素:(1)朋友间有滥用毒品者;(2)存在有对毒品好感的朋友;(3)本人有过一些犯罪或反社会行为遭朋友们的排斥;学校危险因素:(1)学校中纪律松驰或缺乏;(2)不认真上学;(3)被开除或辍学;(4)转学或留级。社会危险因素:(1)社区生活中法纪松驰有利于酒药滥用;(2)缺乏社会凝聚力;(3)失业与生活孤独;(4)烟、酒毒品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缺乏制止措施。
学校是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场所,所以在预防吸毒方面应当担起重任。以学校为基地的宣传教育计划是当今最主要的教育形式。目前由于在校学生吸毒的只是少数,很多学校因此忽视了学校的防毒、禁毒教育,但学校应当为社会培养人才,更应着眼于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的行为,根据调查了解,现在青少吸毒者,大部分是中学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刚刚进入社会二、三年便沾染上毒品的,所以学校必须让学生在读书期间了解毒品有关知识。学校应该定期召开知识讲座,向学生介绍成瘾物质的类别及其危害。
学校还应当整顿校风,加强全校、全班凝聚力,使学生逐步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经常组织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最重要的要做心理卫生教育:1.纠正青少年存在的反常心理倾向,如自卑感、逆反心理、焦虑情绪或其他精神障碍,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2.提高青少年人格的顺应性,使学生可以应付各种心理压力,增强自身的心理耐受性和适应性,从而能从容地面对现实生活,而不是稍遇逆境就沉沦或陶醉于烟、酒、毒品的境地中不能自拔。总之,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抵御毒品的能力。
家庭的教育和预防,对防止青少年吸毒有很大作用,因为孩子读书期间,有一半多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中学毕业后大部分时间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处于父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之下,为防止孩子吸毒,父母首先要做到不吸毒,起表率作用,同时还要学习、了解毒品有关知识,经常向孩子讲解毒品的危害。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注意孩子与哪些人结交朋友,到哪些地方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要及时纠正和疏导,若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异常变化,如经常将自己关在房内不愿见人或花钱很多,就更要引警惕,必要时要寻求政府帮助。其次,父母应尽可能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气氛。
社区是防毒禁毒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场所。青少年离开学校后,没有及时找到职业,一些家庭因种种原因没能及时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刚走入社会的青少年便处于放任失控状态,而受社会各方面不良的诱惑最易走上人生歧路,包括吸毒。这一时期社区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更至关重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教育都是必要的,对经强制戒毒后重返社会的人员应加强监测和教育工作。
当然,青少年防毒禁毒不仅仅是学校、家庭、街道居委会(镇政府、村委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社会各界部门都应齐抓共管。
青少年自身也应采取措施增强防毒能力:
1、应该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认识到毒品对身心健康、事业前途、爱情婚姻、家庭幸福、社会安宁的危害程度,不能在毒品及贩毒分子的诱惑面前存在一丝一毫的好奇心。
2、树立积极进取为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观,珍惜青春美好时光,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勤奋学习和工作上,用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
3、注意选择娱乐场所和结交朋友,不要光顾低级趣味的娱乐场所,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尤其不要轻易接受这些人有意送上的“好烟”,因为一些青少年是由于吸“好朋友”或贩毒分子送给的掺有毒品的的香烟而成为吸毒者的,青少年要养成不吸烟的良好习惯。
4、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青少年应该懂得人生无坦途,在学习、工作、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甚至重大打击下,都要正确对待,要以顽强的意志和理性战胜眼前的困难和打击,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而不是因为一时无所适从和精神空虚去寻求不健康的精神刺激。
5、青少年除了提高自身防毒能力外,还应为全社会禁毒工作做贡献,有责任向父母、兄妹、亲戚、朋友讲解毒品的危害,要敢于向禁毒机关或有关部门揭露毒品犯罪和吸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