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慧交通学院组织师生走进浙江轨道集团海宁运营公司李志强工匠工作室,次日前往杭州杭港地铁公司开展对话工匠活动。智慧交通学院不断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路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思政课堂延伸至产业一线,构建起"理论+实践""校内+校外"的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

一、课堂新阵地:校企协同育匠魂
在李志强大师的工匠工作室,学生们围坐于泛黄的机修手册前,聆听这位浙江工匠讲述30年坚守维修一线的故事。这本手册记录着两代人的技术传承,每个标记都是匠心的见证,学生们凝神聆听李大师攻坚克难的故事,深刻体悟到"精益求精"四个字的重量。活动现场,学院还聘请李志强为劳模工匠传承导师,并为其颁发聘书。


二、实践新拓展:订单合作促成长
次日,师生代表来到杭港地铁公司,深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作为学院长期合作的订单企业,杭港地铁每年接收学院城轨专业的优秀学生进入订单班。此次交流活动也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教研室党支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学生党支部与杭港维修二支部开展杭港地铁贴心服务队的又一次党建共建活动。

学院师生首先与杭港地铁党群办主任孙鹏,以及杭港公司测量与监测仪器经理黄小斌、轨道车维修工程师陈翔龙,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维修能手”陈豪开展对话,聆听工匠故事,随后又在陈翔龙师傅的带领下,前往工程车辆段与电客车车辆段参观,陈师傅详细为同学们讲解了各种工程车的用途以及车辆段各部门的运行模式,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询问陈师傅各类专业问题,表示今天亲眼看到车辆段控制中心大屏调度系统,才真正明白了‘毫秒级响应’对地铁安全运行的意义。



三、精神新传承: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
从海宁到杭州,从李志强的工匠工作室到杭港的车辆段基地,这场跨越城市的思政实践课,生动诠释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学院领导表示:“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近距离对话工匠,直观感受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填补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空白,更让工匠精神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职业准则,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智慧交通学院通过浸润式实践与系统性育人相结合,构建"认知-感悟-践行"的阶梯式工匠精神培养链路,引导学生将技术能力提升与职业品格塑造深度融合,在躬身实践中实现从"技能熟练"到"精神升华"的跨越,同时将持续深化“思政铸魂、匠心筑基、实践赋能”的育人理念,为中国智造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