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校地合作·点燃科创引擎——党委委员、副校长孙丽园带队赴海宁市交流对接科技创新工作

作者: 时间:2025-04-29 点击数:


4月27日下午,党委委员、副校长孙丽园带队赴海宁市交流对接科技创新工作,海宁市副市长章如强,市府办、科技局、人社局、经信局等相关领导出席接待。学校自动化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数字商贸学院、增材制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科研处、海宁综合办负责人参加会议。

孙丽园对海宁市政府的热情接待与精心安排表达诚挚谢意,并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科研创新、社会培训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她深情回顾,海宁市政府始终是学校发展道路上的坚实后盾,在校区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有力推动了学校跨越式发展。作为扎根海宁的高校,学校不仅有责任、有能力,也有坚实的基础和迫切的需求,为海宁市“241”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孙丽园提出,期待双方以“教科人一体化”为核心理念,共建海宁研究院,打造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于一体的高能级平台。同时,建议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构建校地企协同攻关机制,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等方式,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此外,她还提出建立定期会商、项目动态评价及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动校地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章如强对学校提出的合作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双方应锚定合作方向,细化合作重点,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通过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强化常态化对接机制,以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合作任务落地见效,确保合作成果可量化、可持续。他特别强调,期待学校充分释放专业与人才资源优势,深度融入海宁市“241”产业集群建设,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在技术攻关和人才培育上提供关键支撑。

随后,双方紧扣海宁市“241”产业集群发展脉搏,围绕智能装备数字化升级、机电技术全链条赋能、复合硬面材料绿色研发、数字经济创新应用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应以“落地见效”为导向,推动校地合作从规划蓝图转化为实干成果,通过共建实体平台、共研关键技术、共育产业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校地协同创新的示范样板。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学校与海宁市的互信互融,更为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共育、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协作筑牢根基。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拓宽合作维度,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协同效能,携手打造校地共赢典范,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Copyright@2010-201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