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地协同,赋能创新发展——党委委员、副校长戴光麟带队赴海宁高新技术研究院调研

作者: 时间:2025-11-17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强化校地协同创新与产教深度融合,1114日,党委委员、副校长戴光麟带队赴海宁高新技术研究院开展专题调研,科研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

调研座谈会上,海宁高新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重点讲解了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的项目申报布局、“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协同攻关机制以及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实践探索。与会代表围绕当前项目申报过程中面临的资源整合、政策衔接问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路径优化,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功能升级,以及校院企人才互聘的体制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分享了“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人才共享模式的实践案例。

戴光麟认真听取报告后,对海宁高等技术研究院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研究院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载体,要立足区域产业优势,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与国家战略导向,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项目申报的质量与层次,尤其要做好校企联合科研项目的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省级以上项目立项支持。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借鉴“六方联动入企赋能”机制,通过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科研项目承载育人功能等方式,培育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针对平台建设与人才互聘工作,戴光麟强调,要进一步整合校地资源,推动创新平台向“产学研用”一体化方向升级,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能级创新载体;鼓励高校教师到研究院兼职开展科研攻关,同时吸纳研究院高层次技术人才担任高校“产业教授”,形成“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的人才流动新格局。学校相关单位要与研究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合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

此次调研为校地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完善校院企协同创新体系,在项目申报、人才培养、平台共建、人才互聘等方面推出更多务实举措,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学校“双高”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Copyright@2010-201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