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联学共建暨“红色文化”主题教学展示活动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滨江校区正式启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戴光麟,党委委员、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陈宇,滨江区教育研究院、杭州市钱江湾小学及高教园小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三校师生代表6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探索红色文化与一体化协同育人新路径。

校际签约擘画育人“同心圆”
活动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实践基地”揭牌,这标志着三方在课程衔接、师资共育、实践教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启航。机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与两所小学签署共建协议,共同探索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学校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战略要求,系统构建全方位、全场域、全学段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努力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扎下爱国根苗、启蒙职业理想。学校努力打造“红色铸魂、全域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新范式,书写“教育强国、基教有责、职教有为”新篇章。
馆课结合打造思政“新体验"
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体验两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王平平老师通过“柠檬水摊”情景实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的理论内核;通过视频展示,直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的百年史诗;运用浙江“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和莫干山民宿等鲜活案例,诠释了“1座青山+1条清泉=∞财富”的绿色发展密码和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以新中国首张个体工商执照持有者章华妹的创业故事,生动演绎了“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

杭州市钱江湾小学芮甜甜老师以“红船精神”为主题,打造沉浸式智慧思政课堂。课程运用南湖革命纪念馆VR数字馆、AI微课等科技手段,深度解析“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内核;通过连线宇树科技公司,展现滨江企业将红船精神融入科技研发的生动实践,让学生从机器人舞蹈中感知浙江“敢为人先”的奋进基因。课堂设置“新时代少年担当”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党的二十大要求提出传承红船精神的行动方案。
在场师生纷纷点赞两位老师的讲课。大家纷纷认为,课堂有理有情、有滋有味,以“红色基因+数字技术+本土实践”联动,让小学生们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核心要义,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滨江方案。

课程结束后,师生们还参观了学校创意设计学院“3D打印”实训基地。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3D打印作品,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职业启蒙点亮强国“新梦想”
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机制创新、平台共建、资源融通为抓手推进区域大中小(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全学段贯通、多维度协同”的一体化建设格局。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中小(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研究室,先后与白马湖中小学部、长河高中等学校结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学段共同体”和“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金课”示范展示团队,多次开展“同题异构”思政课程汇报研课会,就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师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团队比赛、基地实践育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培训+合作”“组队+比赛”“互联网+红馆”“增值+分段”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小、初、高学生走进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情景化沉浸式的智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