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首页 > 学校要闻
氢能时代已来:中外院士齐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共话科技挑战与对策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5-09-16

9月16日下午,嘉庚讲堂——“之江院士讲坛”第36期暨杭州科学大讲堂第226讲《未来已来—氢能时代的科技挑战与对策》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启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理事长邹志刚与德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教授Peter Sachsenmeier同台论道,围绕“氢能时代的科技挑战与对策”展开深度探讨,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前沿思考和创新思路。

本次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由浙江省科技服务中心、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承办,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办。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高波,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郭寄良,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贺星岳、党委副书记彭杨、副校长戴光麟等出席活动。省直机关干部、市直机关干部、企业代表,以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活动由贺星岳主持。

中外院士共话氢能未来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邹志刚首先作了题为《未来已来——氢能时代的科技挑战与对策》的专题报告。作为我国氢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邹志刚从技术瓶颈、材料创新、系统集成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氢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邹志刚指出:“氢能不是可选能源,而是必选能源。我们需要在制氢、储氢、用氢各个环节实现技术突破,特别是要解决成本、效率和安全性三大挑战。”

Peter Sachsenmeier教授则从全球和历史发展视角出发,分享了《能源革命和AI革命改变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Sachsenmeier教授凭借其在科技、文化、教育多方面的丰富经验,先从能源革命入手,继以分析AI以及人口加速减少的现状,预测能源、AI革命将给教育带来的新工具、新模式,展望教育革新。

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荣誉授予彰显学术价值

在互动环节,学生以及教师代表踊跃提问,从技术细节到产业政策,从科研突破到商业化路径,问题涵盖氢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两位院士耐心解答,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随后举行的荣誉授予仪式上,郭寄良、孙雍容为两位院士颁发证书及鸣谢牌,感谢他们为推动科学普及和技术创新作出的突出贡献。

凝聚发展共识 以职教之力开创氢能新时代

当前,全球正迎来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革命。氢能作为零碳排放的终极能源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新材料则是氢能技术突破的关键支撑,从催化剂到储氢材料,从燃料电池到系统集成,每一项创新都推动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政府部门、学校以及产业代表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氢能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通过搭建 “院士进校园” 的交流平台,让师生近距离接触氢能领域最新技术与产业需求,将“科技前沿”与 “职业技能”紧密衔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对接产业前沿,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发展方向、明确技能提升目标,为氢能产业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创新、善实践的职教人才。我们期待,播撒在校园里的氢能科技种子,能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未来成长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技能栋梁”,让职教力量为氢能新时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滨江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滨文路528号
海宁校区:浙江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999号
办公电话:0571-87773000  办公传真:0571-87773001 招生电话:0571-87773018 邮编:310053
档案查询:0571-87772718
Copyright@2010-2025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