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在天津圆满落幕,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6支全球顶尖职业院校队伍齐聚一堂,共展技能风采。赛事聚焦智能制造、新型化工、新能源汽车、智慧医疗与文化创意等前沿领域,各参赛队伍依次登场,为现场观众呈现一场高水准、多元化的技能盛宴。
经过激烈角逐,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代表队凭借其卓越的创新项目和稳定的现场发挥,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大赛总决赛亚军!

本次总决赛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教育部副部长徐青森,天津市副市长张玲、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李剑萍等各级领导及中外嘉宾1000余人在决赛现场指导观摩。

获奖团队合影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代表队由自动化学院吴洪贵、崔晨曦、郑金林同学组成,张永超、李杨担任指导老师。

获奖选手在实验室训练

获奖选手在调试机器人
随着开赛指令发布,我校团队迅速启动项目“AI+工业机器人联轴器柔性智能装配系统”,通过融合AI智能体、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复合装配产线。三名队员有条不紊、配合默契,“我们的项目直面行业痛点,破除传统制造业困境,将联轴器的漏检率降至0.1%以下,实现扭力误差控制在±1%的突破性成果”,参赛队长吴洪贵激动地说。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为主题,突出“精湛技能、青春风采、美好生活”三大元素,展示职业学校师生朝气蓬勃、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传达友谊、合作、共赢的世界强音,体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助力国际交流合作”的大赛定位。2025年大赛共吸引76个国家的8956支队伍、3.3万名选手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今年大赛首次走出国门,设置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4个海外赛区,来自19个国家的153支队伍和437名选手参加11个赛道比赛,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技能热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6支代表队成功晋级冠军总决赛。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高水平、综合性赛事,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坚持以大赛为抓手,系统强化赛事指导,科学把握训练与竞赛规律,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依托真实生产实践项目作为教学与训练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素养。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不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与综合职业素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亮相和优异表现,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生动诠释了中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活力。展望未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将继续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更大的力量。

亚军项目:AI+工业机器人的联轴器柔性智能装配系统

项目内容:面对联轴器、电机等产品在人工装配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扭力控制难、质检效率低等共性难题,项目团队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引入AI智能体、工业互联网与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复合装配产线。该产线具备全流程智能监控能力,可将装配扭力值与精度误差稳定控制在±1%以内,并首次引入AI数字人技术,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实时分析与决策支持,为生产数字化提供了示范引领。项目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人力成本降低约2/3,装配效率大幅提升,装配故障率下降50%,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项目涵盖三项应用创新:一是基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装配连接件的自动检测,有效识别部件漏装,降低对人工质检依赖;二是融合工业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追溯系统,提升生产透明度与管理效率;三是采用机器人协同作业,并自主设计复合夹爪,替代原有人工装配,显著提高作业一致性与装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