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于11月27日在杭举办。来自全国一线的“产学研、政金介、商媒用”各界代表千余人出席大会,22个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大会的支持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我院院长丁金昌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接受“智能制造浙江实践”高端访谈,与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Chris Rudd、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等十余名嘉宾一起,在“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上共同探讨国内智能装备行业发展与智能人才培养,探索智能制造创新合作。

据了解,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制造业规模继续稳居全国前列。浙江作为“制造大省”,陆续出台了《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创新设计,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浙江制造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了一条现实路径。
智能制造往往融合多种技术,跨越多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大、要求高,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问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分析智能制造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对接浙江智能制造产业,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开设了一批对接智能制造的新专业及专业方向,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将人才培养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人才层次从技能型向技术型提升,为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论坛上,丁金昌院长从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角度系统介绍了我院主动服务浙江智造的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指出,倡导以“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为内涵的现代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对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应该是一个模拟思考,具有逻辑判断、自学功能和庞大数据库支撑的制造体系。”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表示,“智能制造是人类社会制造方式的终极目标”。伴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制造向“智”,大势所趋。浙江机电必将紧跟制造业发展潮流,抢抓全球新一轮制造业深刻变革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培养具有智能制造专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助力浙江制造由大变强,大步迈向“智”时代。

据了解,除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外,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还设有产学研联盟与特色小镇建设、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等分会场论坛,我院党委书记黄道平、副院长张耀、纪委书记邵文娥、副院长王建林及学院科技开发处相关负责人、科研创新团队相关教师代表2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及各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