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首页 > 校园动态
使命在肩 筑梦西部——我校援疆援青教师座谈会暨出征仪式隆重举行
来源:人事处 时间:2025-08-22

雪域高原与天山南北正在召唤,一批批“机电人”接续奋斗的步伐从未停歇。8月20日下午,我校2025年援疆援青教师座谈会暨出征仪式在综合楼20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标志着学校援疆援青工作迈入新阶段。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润晔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以“四个当好、三个切记”为新一批援派教师送上寄语与嘱托,勉励他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贡献“机电智慧”。

1C866

使命传承:两批援派教师的深情对话

会议伊始,人事处介绍了我校援疆援青工作的背景、成效与政策保障。自2015年起,学校已累计选派8名优秀教师赴新疆和青海开展教育援助,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受援院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评价。

“援疆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实现‘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上一批援疆教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吕俊分享了他在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难忘经历。面对师生比1:40的超大班课堂,他和当地教师一起开展教学改革,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出勤率从60%提升至95%。“最让我感动的是,有维吾尔族学生在古尔邦节邀请我到家里做客,他妈妈包的馕饼至今难忘。”

上一批援青教师章彩涛则用详实数据和生动故事分享了他的高原经历。“海拔3200米的教室里,即使氧气稀薄,学生们求知的热情却从未减弱。”他不仅带去了浙江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助力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申报了首个省级重点专业,实现该校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使命担当:两位“新战士的铮铮誓言

听完前辈们的分享,即将启程的援疆教师杨秀飞心潮澎湃。这位来自数字商贸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郑重承诺:“我将牢记嘱托,当好思想引领的传播者、实践创新的同行者、文化交流的联络者、机电精神的践行者,把浙江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经验播撒在天山脚下。”

更令人动容的是,自动化学院援青教师袁鑫宏为适应高原环境,提前一个月开展有氧训练,并向校医院专门学习高原反应应急处理办法。“我知道那里条件艰苦,但青海学生缺的不是梦想,而是点亮梦想的那束光。我愿意做那束光。”他计划依托我校智能控制专业群优势,协助柴达木职院建设“盐湖产业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推动当地特色资源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

使命领航:“四个当好、三个切记的深情嘱托

朱润晔副校长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学校援疆援青工作成效,并以“四个当好、三个切记”寄语新一批援派教师,为新时代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提供“机电方案”。

他指出,“四个当好”即当好学习的学生,放下“东部专家”的架子,向当地师生学习民族风情与教育规律,把论文写在大漠戈壁和雪域高原;当好传经的老师,将我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去,让西部师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双高计划”优质资源;当好形象的大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民族纪律、生活纪律,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机电故事;当好连接的桥梁,发挥地缘和专业优势,积极搭建“东智西移”“西产东融”的立交桥,在南疆打造“中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海西建设“盐湖产业国际工匠学院”。

“三个切记”则是切记“大安全,把政治安全、人身安全、廉政安全放在首位;切记“大后方,学校永远是坚强后盾;切记“大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打造新时代机电援疆援青“升级版”。

19A8D

教育援疆援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是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服务国家战略,让“机电援疆援青”的金字招牌在祖国西部熠熠生辉,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职业教育的“浙江样板”和“机电方案”。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滨江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滨文路528号
海宁校区:浙江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999号
办公电话:0571-87773000  办公传真:0571-87773001 招生电话:0571-87773018 邮编:310053
档案查询:0571-87772718
Copyright@2010-2025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