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传来喜讯,经过严格评审,我校智能制造学院青年教师邵灿灿博士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届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优秀博士奖”。这一奖项是对邵灿灿博士在读博期间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我校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优秀博士奖是国内理论化学研究领域针对博士毕业生的高层次专项奖项,旨在遴选和表彰在理论化学研究方向取得杰出成果的优秀青年人才。该奖项自2015年设立以来,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人数不超过3人,竞争极为激烈。获奖者需经过专业委员会提名或导师推荐、评审委员会决议等多重严格程序方能最终确定。
邵灿灿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师从王林军教授。其博士学位论文聚焦于高维多能级非绝热散射动力学中的量子退相干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创新性地发展了更为完善的轨线分叉面跳跃方法,并基于机器学习提出了新的退相干时间公式,为高精度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申请学位时,邵灿灿博士的论文评阅结果获最高等级5A评价,5位评审专家均给出“优秀”。她已在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自2024年加入我校智能制造学院以来,邵灿灿博士迅速成长为学院的骨干教师。作为核心成员(排名第二),她参与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2024年度“开放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单线态激子裂分的动态核极化理论和实验研究》;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她还担任装备2401班班主任,潜心育人,在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展现出全面的能力与责任担当。
智能制造学院将持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生态。着力为青年教师拓展发展通道,激发创新活力,支持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