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8月26-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分课堂。8月26日上午,课程集体备课会分课堂在滨江校区7号楼114会议室正式开班。与会教师认真收听收看中央党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的开班式和专家讲座视频直播,并以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校党委副书记彭杨到会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峰及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查广云教授主持。

会上,彭杨副书记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开展提出了几点要求。彭杨副书记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和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必要性,要严格学习纪律、把这次集体备课会与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题主线,不断夯实理论根基和教学素养,切实提高备课会实效,为推进学校职教本科思政课程建设和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内涵式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开班式结束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集体收看了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教授的课程《正确认识历史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主题报告。曲青山教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学史,历史的重要性,如何在思政教学中正确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教授讲授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大历史观”主题报告,让思政课教师能够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系统地讲授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日-30日,几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分别讲授了精彩的报告和课程,参加备课会的老师在这几天享受到了一场极大的思想盛宴。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育部要求,组织参会教师开展集中研讨,推动集体备课取得实效。参会教师围绕专家学者的报告就如何开好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展开了热烈研讨,结合具体章节从重难点问题、内容逻辑关系、互动交流设计等方面分享了课堂教学思路,并展开案例分享。参会教师并从备课的内容、逻辑、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集体备课会分课堂的结业式。查广云教授对备课会进行了深入的总结,要求课程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国备课会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思考,要正确运用史料、把握历史的大势,善于应用教学方法,认真撰写教案,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建强高质量的“纲要”课程,切实推动思政课按照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