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具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学生们5人一组,围在一台大大的注塑机旁,多媒体投影屏滚动播放注塑机工作原理的动画,这是刘彦国老师正在开展《塑料模设计与设备》现场教学。随着注塑机的运转,一个个问题被抛了出来,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运行中的设备,回想着之前在数字化平台上自学的课程内容,争抢回答老师的提问。

在教师发展中心智慧教室里,汪荣青老师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分组讨论式教学。同学们在“过程评价”的激励下,桌面上学习资料摆得整整齐齐。在手机抢答环节,线上学习充分的同学,问题回答得特别有底气。怕少了分数,半懂不懂的同学也争先抢答,边查资料边回答,平时让学生沉溺的手机在课堂上也成了学习“利器”。在线测试、难题讲解、问题抢答、小组讨论,学生手、耳、口轮番上阵,忙而不乱,不亦乐乎。在教学小结环节,汪老师还让全体同学起立大声朗读程序编制原则,将“课程思政”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长安校区“学练做一体化”实训中心,李国强老师正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刚刚加工完的工件质量问题,并将切削用量等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论结合实践,同学们学习起来显得格外轻松,个个朝气蓬勃、自信满满。优质、经济、高效的精工文化也正潜移默化地刻入同学们的心中。

在学校全面推进“新形态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中,机械技术系率先启动“生态课堂”认定试点活动。生动活泼的新形态课堂吸引了张耀副院长、院级督导以及机械技术系数十位老师到场观摩、交流。
近五年来,机械技术系一直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逐步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启动“生态课堂”认定试点活动,将“立德树人”和“新形态课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借助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激励更多的教师开发数字化在线开放课程,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小组协作式教学、理虚实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模式。“生态课堂”的侧重点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以少讲多导,少教多练,放而不乱,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激励学生人人参与、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互帮互学,构建了“动的学生、活的课堂”的良好课堂生态。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模具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学生们5人一组,围在一台大大的注塑机旁,多媒体投影屏滚动播放注塑机工作原理的动画,这是刘彦国老师正在开展《塑料模设计与设备》现场教学。随着注塑机的运转,一个个问题被抛了出来,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运行中的设备,回想着之前在数字化平台上自学的课程内容,争抢回答老师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