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成效,4月8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慧交通学院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将课堂延伸到企业一线,组织师生走进浙江轨道集团海宁运营公司李志强工匠工作室,与工匠对话交流,近距离感受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力量。


李志强工匠工作室
课堂新阵地:工作室里的思政实践
学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实地观摩+互动研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工匠的日常工作中感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学生们纷纷表示:“从这些发明中,我看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李大师用实际成果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仅是传承,更是突破。”


传承新形式:一本手册的育人启示
当李大师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本泛黄的机修手册时,学生们围在一起向前查看。“这是师父留给我的最珍贵礼物。”李大师轻抚着手册说道。看到李大师对待手册如同珍宝的态度,同学们明白了技术传承的庄严——手册上的每一处标注都是匠心的体现,我们不仅要学习技术,更要传承这种严谨的态度。学院思政辅导员也表示:“把课堂搬到工作室,就是要让学生从‘听故事’变为‘悟道理’,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信仰。”


创新新视角:从“解决问题”到“思维突破”
在学生与李大师交流环节中,学生提出李大师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并如何攻破问题时,李大师分享了工作中“拔火罐灵感解决技术难题”的案例,生动的创新故事让学生们惊叹不已。金同学感慨:“原来创新就在生活中,关键是要像李大师那样时刻保持思考和探索的状态。原来工匠精神不仅是坚持,更是在困境中寻找突破的智慧。”

育人新机制:构建“匠心铸魂”教育体系
活动最后,学院向李志强颁发“劳模工匠传承导师”聘书,李志强也为学生写下寄语:“交通系统的可靠性藏在你我每一次的仔细当中。”这句话将成为智慧交通学院学子践行工匠精神的行动指南。

从课堂到基地,从理论到实践,智慧交通学院始终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大国工匠的奋斗故事成为青年成长的鲜活教材。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范本,持续推进“劳模工匠精神进课堂”工程,通过聘请工匠导师、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构建“思政引领、匠心铸魂、产教融合”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未来,学院计划将更多专业课堂“搬进”企业,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diRMntJqufm_N35cRb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