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
面向产业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
《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实现“工业母机”等制造装备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受教育部委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本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特征,构建了“制造与工艺—加工与测量—控制与检测—装调与改造—集成与互联”等五大关键环节,开发了14门课程和5项典型生产实训项目,增强了本领域人才培养适应性。
一是聚焦产业建课程,形成课程改革新模式。课程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企业需求,通过深入走访华中数控等行业龙头企业,了解本领域人才需求,清晰定义高技能人才画像。基于知识和能力图谱合理确定与关键职业能力联系最为紧密的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结构与装调、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作为课程改革的方向,培养“会设计、会制造、会控制、会装调、会集成”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是聚焦优势提质量,发挥示范引领新效应。优化课程开发流程。课程开发遵循职业性原则,通过对职业岗位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度解构,绘制知识和技能图谱。完成了82门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掌握了本领域课程学校实施现状。通过跟岗调研挖掘、收集企业关键岗位生产工单、工艺流程资料等,掌握了复杂型面和难加工材料加工等关键技术、工艺及产业发展趋势,为本领域课程改革试点提供了保证。
三是打造教学情境新形态,形成实训项目新样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学训结合、做学相融的课堂教学组织创新,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中,不断提升技术,熟练技能。同时,面向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先进应用技术,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吸收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实现课程建设成体系、成规模、成结构。基于真实技术研发项目生成技术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的同步。通过多方研讨、专家论证,完成本领域课程建设指南、14门课程标准以及知识技能图谱,在云创平台建设了14本数字教材样章,开发了220个动画、视频等资源,完成了5个典型生产实训项目平台设计,为后续教学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职教专业课程试点改革项目组:陈佩云 孙佳楠 戎笑)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记录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chinateach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