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对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今年六月
浙江省教育厅
面向各地、各高校开展
“真理的味道”系列活动
“真理的味道”微信公众号推出
“寻找校史里的红色印记”微视频接力
第11期,我们再次来到杭州
聆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校史里的那些红色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需要培养一批工人技术干部和技术骨干,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一所新型的多学科的工业中等技术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在1952年应运而生,开启了浙江机械行业办学的宏大序章,并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0余年筚路蓝缕,学校经历创建、发展、停办、复校、再发展、迁址、扩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师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精神,开发、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是机电大学人笃行奋进、传承弘扬的红色基因。

建校初期,学校没有校舍、教学楼,就借灵隐寺、韬光寺、法云寺的部分寺院和民房为校舍。房屋又黑又挤,曾一屋住240人。虽然条件艰苦,但师生们同吃同住,团结振奋,学风极好。据学校最早一批毕业生回忆,有一句话他们始终铭记:“服从党的安排,听党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学校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肩负着服务国家和浙江制造业的重任,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学校曾经历两次复校。第一次是在1964年,场地有限,校舍奇缺,木模车间改成食堂,学生的双人床是校长带着老师肩背手扛,通过车船运回学校的。后来采访时任校长、教务科长等时,他们说,那时候虽然艰辛,但在艰辛的劳动中全情付出是快乐和值得的。

第二次复校初期,因为校区问题没解决,学校依托省内重点企业工厂办分校。尽管办学条件不好,但教学质量丝毫不受影响。

教师们热爱教学和爱护学生,学生们克服各种困难全心求学。腊月寒冬,大家早晚都去湘湖用石头砸冰取水;夏天晚自修时候教室里闷热,又去湘湖边的砖堆上借着路灯光线讨论复习。

70余年蓬勃发展,学校见证了中国职业教育和先进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从最初的小规模办学,到如今成为一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面向国家战略和浙江发展需求,坚持高水平职业本科办学,努力培养浙派工匠和大国工匠,不懈奋斗,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