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丁金昌: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思考与运行机制(2020-6-12)

作者: 时间:2020-06-12 点击数:

丁金昌 陈宇
[摘要] 随着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全面展开,专业群建设在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如何以协同、开发、创新的思维去优化专业结构,通过重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能力极为重要。“以群建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抓手、提升治理能力的新引擎,高职院校要形成把专业以集群方式更好服务产业链和岗位群,厘清组群结构逻辑性,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办学思路,并实施与“以群建院”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以群建院;专业群
[作者简介] 丁金昌(1962—),男,浙江乐清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从事高职教育研究(浙江杭州 310053);
陈宇(1979-),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办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从事高职教育研究(浙江杭州310053)。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同时,也明确提出了要“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由此可见,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 的新要求,是“双高时代”促进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对接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协同创新,促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探索实施“以群建院”[1],突出协同性、开放性、系统性,聚焦新维度、新策略和新变革,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高职院校实施“以群建院”的时代逻辑
1.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也在持续加大,产业链或岗位群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同时,产业的内涵外延的变化日新月异,产业链延伸交叉,跨领域、跨专业、跨岗位、复合型工作种类日趋增多。因此,传统的单个专业人才培养已难以符合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新需求。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对从事复合型、复杂型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按照新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将专业群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跨专业、跨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2.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抓手
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度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动能。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也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当前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中,着力整合专业资源,形成专业群以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利用学校专业群优势,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形成优势互补,共享发展,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专业群作为高职院校新的专业组织形式,承担着教育教学、技术服务、组织管理等任务,成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新桥梁,所以高职院校实施“以群建院”,将专业群作为直接对接市场的组织实体,可以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新优势,以及发挥基层组织的关键性作用。
3.提升治理能力的新引擎
国家“双高计划”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职院校“以群建院”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可以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将责、权、利进一步下放至二级学院(专业群学院),由于专业群内的专业在同一个二级学院,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专业之间的边界,有利于实现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灵活、高效、协同、开放的管理体制,从而释放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从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全方位转变,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高职院校实施“以群建院”的办学思路
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互有联系的企业 (公司、机构)聚集在特定空间,形成产业集群,其特点是共享基础设施,相互之间的交易更方便、合作更有效、信息和技术传递更快捷,产业分工更细、更专业,更便于激发新思想和新方法。高职院校“以群建院”是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理论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的应用,是以专业群建设为逻辑起点,带动教学资源整合、管理体系优化的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亟需及时转变传统的专业建设思路和管理方法,要以协同、开放、创新的思维去优化专业结构,通过重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从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视角形成专业群,完善教学资源协同开发机制与专业群课程共享平台,梳理核心专业与群内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聚焦课程资源的重组和共享,优化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
1.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组建专业群学院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有别于普通高校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其一是服务需求,以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省(市)产业布局,对接区域产业、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或行业产业发展需求[2];其二是协同发展,有利于积聚资源和优势互补,增强整体服务面向,群内各专业课程有利于交叉与复合,教学资源有力于共享,所以高职院校专业组群的基本思路是服务需要和协同发展。专业以集群方式更好对接区域产业、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和岗位群,可以更有效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更为细分和高度综合的集群式特征,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岗位。高职院校应该聚焦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准确把握区域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映射关系,促进整体专业结构优化,形成“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并以专业群组建相应的二级学院,即专业群学院。例如,浙江省要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智能制造”产业中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加强与国内外领军企业合作,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专业、智能控制专业等品牌专业为核心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具有机电特色的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增材制造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数字商贸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智慧交通学院等专业群学院。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破立结合”的原则,将专业群作为教学资源配置和实施人才培养的基层实体,要综合考虑专业资源的共享、共通和共用性,科学组建与专业群布局高度吻合的二级学院组织架构。同时,要促进二级学院(专业群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实体的全面转变,赋予二级学院在承接企业项目和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消除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壁垒,统一调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2.厘清组群结构逻辑构建专业群
高职院校在组建专业群时,要围绕区域中某一支柱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产业(集群)基础、技术基础相同(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形成专业集群。高职院校应该准确把握“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就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来进行专业群组建,有效地发挥组群的集聚效应。加强对高水平专业群“组群逻辑”的认识,做好“群构架图”和“群课程体系构建图”的顶层设计。例如,智能制造专业群,必须面向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共性技术,由数字化设计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智能成型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相关专业组成,智能制造专业群服务于智能制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商务等主要环节的岗位群。智能控制专业群面向智能制造全集成智能化控制系统,由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对应专业组成,智能控制专业群服务于电气类控制、过程控制、自动产线的控制、网络控制等相应的岗位群。
3.重构课程体系实现1+X的融合
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群整体所面向的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资源,做到“基础课程共享、专业方向分流、职业技能可选”。构建起“(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共享课程+专业课程+X个职业技能课程”专业群课程体系。其中,(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共享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适当分立,各专业模块课程自主选择,分流培养,共享课程+专业课程为专业教育服务,坚持学历证书(1)的基础性作用;针对岗位群需求设置X个可选择的职业技能(能力)模块课程,将专业教育(1)与职业技能(X)培训有机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展人才成长通道。高职院校要与名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将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并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慕课、微课等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
三、高职院校实施“以群建院”的运行机制
“双高计划” 指出: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 尤其在当前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攻坚期,重建二级管理体制机制, 发挥广大教师的能动作用,激发基层办学单位的办学活力极其重要。
1.建立专业群学院的管理体制机制
高职院校实施“以群建院”,建立学校、学院、专业三层构架,与以往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四级构架相比,减少管理层级。学校、专业群学院、专业负责人组成的 扁平式管理, 有利于下移“责、权、利”,激发基层办学单位的主体活力。“以群建院”的关键问题是 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明确 学校、职能部门与专业群学院的管理职责,坚持职能、责任、权力、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推行清单管理方式改革,权责对等、责任明确、边界清晰、违约负责的权责清单, 制订《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办法——管理权限与责任》、《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办法——管理过程与监督》等制度。
学校、专业群学院二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宏观调控,将管理重心下移至各个二级学院, 进一步确立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激活和调动专业群学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专业群学院真正成为办学实体, 提高办学效率。学校应当把组织日常教学、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等的权力下放给专业群学院,使他们拥有教学、技术研发和社会培训的自主权, 充分给予其足够的办学资源和空间,督促专业群学院大胆探索与实践,形成示范性的运行机制模式。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把握办学方向、制定发展规划、组织专业群建设;选用中层干部,切实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师生公认的干部选拔到中层岗位上来,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筹措办学经费、负责校园建设、共享资源建设、负责财务管理;制定招生政策、考核评估与协调监督等; 规范专业群学院授权事项决策程序和办事流程,建立健全专业群学院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推进信息公开以及畅通师生参与专业群学院管理渠道 。学校职能部门“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协调关系与保障服务等。
2.建立专业群建设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以群建院”后专业群学院的运行载体是专业群,建立“优化结构、注重内涵、整体提升、动态管理”的自我完善专业群建设的运行机制是关键点。优化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服务需求的办学宗旨所在[3],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反应要迅速,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战略的思维设置专业群内的专业,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专业布局相对稳定,职业技能岗位相对灵活,即1是相当稳定,X相对灵活。 注重内涵提升是从怎么办专业群角度使劲,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重构课程体系、重序课程内容是核心,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是基础。整体提升是专业群建设的目的,通过专业群各专业间的协同发展,有力于资源共享,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发挥专业群中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以及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带动作用,积聚资源,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寻求知识、能力逻辑关系,促进专业间课程交叉和复合。动态管理即通过专业评估和绩效考核,尤其将社会对专业认可度,即专业对口率、稳定就业率、收入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以及招生录取分数、报到率等作为重要指标,实行专业淘汰机制。
3.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一个相互选择、各取所需的过程。学校办学实施的基本单位是专业群学院,校企合作的重心在专业群学院,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各方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只有激发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景, 才会形成合作的动力。政府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统筹资源政策,以制度创新为目标,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既然是自愿合作, 取决于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要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从企业的角度看,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一是获得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学院通过培养和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的专门人才; 二是利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4], 帮助解决企业的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难题。从专业群学院角度看, 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尤其是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同时企业在人才、技术、基地、资本、管理等教育要素上有助于推动学校课程变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在专业群学院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具有混合所有制、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产业学院, 实行企业化运作,形成“互融共生”校企合作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硕.基于“以群建院”模式的高职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以湖南铁道职业
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6).
[2]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3]丁金昌.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及其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
[4]丁金昌.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Building a College by the Cluster of Specialized Programs" Thinking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NG Jinchang CHEN Yu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pla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nstruction of cluster of specialized program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with the thinking of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hance the governance ability by re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Building a College by the Cluster of Specialized Programs " is a new demand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a new engine for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rm a school running idea that can better serve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positions, clarify the logic of cluster structure, restructure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implement "Building a College by the Cluster of Specialized Programs" appropriate operation mechanism.
[Keywo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uble High Plan”, "Building a College by the Cluster of Specialized Programs", Cluster of Specialized Programs
[Author Introduction] DING Jinchang 1962 —), Male, from Yueqing, Zhejiang Province, President of Zhejiang Institut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econd-grade Professor,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EN Yu 1979- ),Male, from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Deputy Director of College Office of Zhejiang Institut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ssistant Researcher,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opyright@2010-201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