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职业】周纯江 朱蕾 毋琦: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2020-12-20)

作者:周纯江 朱蕾 毋琦 时间:2020-12-30 点击数:

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周纯江 朱蕾 毋琦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目标不明确、系统性不强、专业融入不够、教学改革不深入、师资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建立针对高职专业群的职业生涯规划精准教育理念,构建高中、大学、职场一体化的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推进以五融为特征的教学改革,构建以职业生涯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全面推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

专业群 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重点体现在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能力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对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落地,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着新问题,产生了新要求。加强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对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职业战略规划问题。它要解决的是我将来要干什么,即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取职业范围的问题。它关系到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认识自我和外部环境,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职业竞争力,合理整合与规划资源,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强化,以及学生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注,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

1.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强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职教育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自身转变的大趋势下,向类型教育转变,将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同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其应用性、职业性、终身性和跨界性特征明显。1+X证书制度的推出正是结合高职教育的自身特征,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历证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升从事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2. 高职专业群建设与改革的推进使学生职业目标更加明确。

目前,高职教育从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动态需求出发,按照相关行业、产业链和技术链,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各类专业群,高职教育供给侧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侧所形成的专业群专业职业岗位群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精准。同时,随着各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面向职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与发展和专业群的互相依存度更高,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3.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发展使职业探索更加动态。

职业探索是大学生对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的全面综合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新职业不断产生,一些传统产业和技术相关的旧职业不断消失,未来职业世界的探索是一个需要结合产业和技术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是否能够预测和适应经济、新技术、全球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4. 新高考改革的推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置。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与规划不断前置。以浙江省为例,实施新高考改革以来,由于学生在高考时采用专业加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使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加明确,所选择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度进一步加强。因此,各学校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大部分高中开设了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现象甚至前置到了初中阶段。

二、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不准确。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目标。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也从最初的职业选择发展到了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立足就业指导,面向职业生涯发展。而目前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偏重生涯的短暂教育,仅聚焦于毕业后如何选择职业,并未说明面对未来职业发展要做什么样的准备以及如何主动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性不强。

就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高中是输入端,职场是输出端,大学则是传递函数。因此,为达到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需要对输入端,即高中生的职业生涯相关认知进行分析,同时要对输出端,即大学毕业生工作若干年后的职业生涯状况进行调研和收集,并反馈到系统中,从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动态的调整。当前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认真分析把握高中生、大学生、社会、职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对高中生和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数据缺乏系统分析,尚未形成一个具有随机调整功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闭环系统。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融合。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时所选职业与专业的相关度较低,就业的满意度也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结合度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高中生进入大学后都选择了明确的专业,这意味着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甚至是相应的工作岗位有了较为清晰的期望。如果此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各方面与专业充分融合,则会对学生专业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事实上,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提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谈不上在师资、教学上的支撑,而由学校学工部门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难对专业相关的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只是照本宣科,无法厘清专业、职业及岗位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对专业教学很难有促进作用。

4.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与当前高职专业教学正在开展的三教”“四新等教学改革相比,职业生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新技术应用等改革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大量理论、教学内容及方法等均从国外引入,加之学校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不强,对如何结合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

5. 师资力量不强,结构不完善。

自高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来,一直存在着师资配置不到位、结构不完善、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高职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校内拥有强大产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和校外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职场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参与度都不高。大量从事兼职教学的年轻教师人生阅历浅,没有企业专业工作经验,职业规划专业能力不强。

三、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的优化

1. 树立基于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精准教育理念。

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逻辑尽管各有不同,但总体上还是主要集中在行业、产业链、技术链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体现了专业群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逻辑关系,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体现了较强的职业关联度。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等方面来看,同一专业群高职学生的职业初识、职业能力、职业发展预期、方向以及职业调适具有较强的共性。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合理地融入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凸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绝不能偏离专业主体这一基本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在专业群所涉及的领域内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也是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2. 构建高中、大学、职场一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

职业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和开展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未来的职业生命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高考改革浪潮将职业生涯教育前置到了高中,甚至更早,并逐步融入传统教学,学生在大学前期所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唤醒了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意识。因此,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绝对不能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应在把握学生、社会、职业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依托高职专业群建设,充分运用高中阶段产生的职业意识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调整决策信息,针对不同节点,运用不同生涯发展理论,形成高中、大学、职场一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信息闭环系统。

具体来讲,首先要开展学生职业认知及专业选择调研分析,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专业选择的影响;其次是建立大学毕业三年以上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系统,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并反馈到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对大学三年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计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准备及职业生涯选择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推动以“五融”为特征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一是思政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这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终取决于其职业价值观,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学生职业发展之魂、国家职业文化之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思政融合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二是专业融合。基于专业群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深入挖掘蕴藏在专业领域下的生涯教育素材,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探索,以专业为生涯教育的主体,指导学生在专业的基础上去规划未来。

三是产教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应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际案例和职场人物故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场实景,教学目标面向现实和未来职业岗位,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实际的有效对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四是线上线下融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开发信息化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微课、慕课以及本专业的劳模、优秀学长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线上共享学习平台。

五是三课堂融合。专业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及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全面融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综合素能提升训练营、工作坊、模拟职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竞赛等,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形成全方位、体系化的教学格局。

4. 构建以职业生涯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建立以专业群为单位,具有专业职业生涯师资格的职业生涯专业教师为核心,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职业生涯名师工作室。一是由12名校内专业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具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等资格证书的教师领衔,专业教师、辅导员参与,同时聘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家和产业、企业师资。二是结合教师的特点,形成模块化教学。工作室教师团队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研讨,合作编订教材,共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周纯江(1970-),男,浙江宁波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朱蕾(1979-),女,江西赣州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毋琦(1980-),男,贵州遵义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53)

 

Copyright@2010-201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