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职业】易烨 戎笑 丁明军: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2021-08-15)

作者: 时间:2021-09-02 点击数:

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高职;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1+X证书制度;专业群;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当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竞争的焦点。要想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创新领域的弯道超车,必须要有强大的、多层次的人才输出作为支撑。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如何开发与实施1+X证书制度,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

有调查显示,在智能制造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中,高职学生占比4成,并且预测到2025年智能制造机械行业的高职从业人员数将达到149万人。大规模的人才需求,使得智能制造行业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能制造时代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的特点要求智能制造人才应具有跨学科能力、系统观、较高的信息素养以及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前提,优化专业群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紧密对接。

二、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020年,人社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达到900万人。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长相比,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 专业设置滞后。

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将是未来中长期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以及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2当前,高职制造类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落后,更有甚者保留夕阳产业对应的专业,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例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仍然以传统的机械制造、电气类专业为主,与新兴产业直接密切关联的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数量偏少。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年版)》指出,专科教育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类别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职业小类的匹配率为33.3%。这充分证明我国高职制造类专业设置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求。

2. 人才供给不足。

新时代,我国应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加快,更新的周期缩短,员工必须与时俱进、勤于学习,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不再局限于制造、维护等简单的岗位,岗位范围更加宽泛,涉及设计、维修甚至研发。同时,岗位的内涵更加丰富、技术含量更高,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因此,智能制造时代需要大量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但是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含金量不足,人才层次结构和质量方面难以适应技术发展水平的需求。有调查显示,只有20.97%的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整体情况非常满意。智能制造企业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因此,如何提升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职制造类专业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双师型”教师不足。

我国智能制造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实践技能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实践能力较差,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不了解行业前沿知识与发展方向,没有将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建设缺乏特色。

三、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1+X证书制度与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天然联系。正是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职业结构产生颠覆性变革,操作性职业与专业性职业交叉融合,职业边界形成模糊性和融合性特征,就业需要更加深厚的技能储备作为支撑,1+X证书制度基于此孕育而生。而1+X证书制度所具备的前沿性、社会性、补充性等特征,又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引方向。

1. 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X证书制度旨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并且能够胜任相近专业的岗位。因此,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要培养跨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智能制造产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一,培养全人型人才。在工具理性的推动下,当前职业教育专业逻辑异化为岗位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过分强调对标岗位标准,人才培养的片面化、工具化现象严重。因此,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要凸显学历证书的基础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讲,高职智能制造专业要培养智能制造产业链急需的懂技术、精操作、能革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培养全才型人才。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的融合、部门界限的打破使从业人员需要拥有弹性化专业知识结构应对柔性化、定制化生产方式。X证书根据新技术新技能不断强化拓展职业技能的属性,正好可以为智能制造专业学生跨领域复合型技能培养提供可靠路径。因此,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要打破原有专业间的壁障,根据岗位群能力要求开发X证书,使X证书能够覆盖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要以X证书为引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成为适配专业群岗位的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 促进课证融通。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提出,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这要求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将X证书培训内容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促进课证融通,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适应区域产业群相关企业人才结构需求,实现专业资源配置优化、专业跨界复合发展,满足服务智能制造的要求。

智能制造人才应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一方面,实现学历证书课程内容与X证书课程内容的对接融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增设相关X证书课程,或者把X证书培训内容融入现有专业课程,确保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X证书培训内容的相互衔接,同时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另一方面,实现课程标准与证书标准对接。统一标准是实现课证融通的首要前提。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标准开发过程中,遴选真正符合课程目标定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总之,将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统筹专业(群)资源,深入研究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推进“1”“X”的有机衔接。

3. 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实训基地是“1+X”证书制度的基础条件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联合多方主体共同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配合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高职院校要吸引智能制造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等以协作、合作、合资、参股等模式参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同时,制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现代化管理制度,签订多方合作协议,以法律形式约束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4. 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到,培训评价组织要组建来自行业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高素质专家队伍,面向试点院校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3。因此,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要以1+X证书制度建设为契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

第一,加强外聘教师管理,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高职院校要吸收培训评价组织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专家们带来业界的前沿技术、工程方法和实际案例,可以课程教学、实践指导、讲座讨论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另外,建立1+X证书培训兼职教师资源库。高职院校应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并在每学期对兼职教师资源库进行更新。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要做到信息全面、材料齐全、真实可信,入库教师可随时承担各专业分配的工作任务,履行兼职教师职责。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高职院校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运行情况、工作流程及一线技能,才能紧跟行业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X证书体现了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为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精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以X证书为项目,安排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学习,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中积累工程经验,并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相关课程、开展联合科研。同时,对于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的教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并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2]陈鹏,庞学光《.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15-20.

[3]李政.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审视——基于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变迁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54-62+120.

[4]周静“.工业4.0”战略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7(2):16-21.

[5]付佳佳,郭勇,胥民尧“.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6):238-242+245.

[6]马雪峰,陈晓明,许朝山.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5-15.

[7]唐红梅,高静,汤磊.用人单位满意度视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证探究——基于上海部分高职院校的样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33-36.

注释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01-24.

2侯云龙.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目标明确战略政策体系成型[EB/OL].(2016-05-09)[2020-12-18].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n1/2016/0509/c1004-28334319.html.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Z].2019-04-04.

Copyright@2010-201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