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组建了一支以“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小队,赴嵊州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参观红色旧址、产业与文化振兴调研以及乡村服务三个活动形式让师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去感悟八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乡村的发展改变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使命感。
7月3日至7月7日,暑期小队参观了嵊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党史陈列馆以及越剧博物馆,并前往甘霖镇的黄箭坂村、施加岙村、东王村、孔村以及金庭镇北漳村等地,实地调研各村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因地制宜地走出属于自己的产业与文化共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烈士陵园,队员们望着那座矗立的烈士纪念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缅怀英烈丰功伟绩,寄托无限哀思;陈列馆和博物馆中那些沉甸甸的历史资料,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点燃了我们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热情。

来到黄箭坂村,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村支部书记袁科伟的带领下,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钱永林和学工办主任罗鹏举以及暑期小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富乐大道参观了袁氏宗祠、初心广场、院士馆等地,感受着黄箭坂村的文化力量。双方还针对暑期实践的事宜开了一个短会,会议决定将黄箭坂村作为自动化学院的一个实践基地,并由钱书记与袁书记签署合作协议。


在这里,队员们对电声产业做了深入的调研,感受到乡村产业的变革对乡村振兴产生的极大推动力。此外,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反邪教宣传、家电维修服务、上党课以及看望老党员等活动。家电维修无偿服务的消息一经传开,村民们便纷纷将自家的故障电器送来维修,包括电风扇、电热水壶、制冷器等等,队员们认真排查故障问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让队员们体会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之后,队伍走进孔村、东王村和施加岙村。在孔村的省级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队员们学习到水稻测试、良种选择、繁育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领域。与杨曙东场长的交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各种自动化装备的技术革新给传统农业生产带来的便捷,同时也憧憬着以后能够凭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队伍中去;来到东王村和施加岙村,队员们看到了越剧诞生地旧址,也看到了集多种艺术文化于一体的“越剧小镇”。队员们了解了闻名遐迩的越剧、竹编和根雕三大嵊州文化,优美的戏曲、高超的编制手艺和雕刻手法,无一不让人惊叹。在越剧演出人员与根雕师傅的介绍下,队员们领略到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感受到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艰。

在北漳村,暑期小队探索了当地最有名的桃形李产业的发展之路。在两位热心阿姨的介绍下,队员们学习了桃形李的种植、培育、采摘、销售整个产业过程,并且与村民一同采摘、包装李子,对于部分队员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顶着烈日到山上做农活,也正是这样一次真实的下乡上山体验,让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乡村种植产业的发展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接触农村,了解农村发展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让学生学会服务农村,为乡村群众做实事,做到学用结合,锻炼自身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将眼光放到中国乡村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更好地投身于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