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总览
媒体机电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机电
[浙江教育报]“智”时代,职业教育如何转型升级 聚焦现代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对话活动

来源: 宣传部     时间: 2016-12-09     

本报记者  胡梦甜    通讯员  路红梅


        在工业4.0的浪潮中,智能制造成为推动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最活跃的因子,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设置、职业能力要求、培养方式都在发生着新的变革。如何把握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准确定位“智造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造就一支适应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是摆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近日,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主办的现代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对话活动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聚焦智能制造,共谋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大计,共商职业院校与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之路。

“跨界”人才成智能制造领域“网红”

      随着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制造企业开始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

      “随之而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产业形态的调整、优化和剧烈变革。”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介绍,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将服务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运维等环节,进而形成新型产业形态,促使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的内涵要求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建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制造工艺仿真优化、制造过程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检测等,这些智能制造发展形态相对于传统的制造形态,大多呈现多门类、多学科专业技术的融合运用和创新,并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与工作岗位设置,促使现有岗位不断调整优化,新的职业岗位逐渐显现。

      企业工作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论坛中,与会嘉宾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人才的延伸培养、复合培养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是适应智能制造领域业态变革,满足企业迫切需要的重要任务。

      诚如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郑丽梅所言:“现代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仅是‘实践性、操作性’人才,而更注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大国工匠,倡导工匠精神对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看来,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就是现代工匠精神。

优化专业结构

把握工业4.0对人才需求的脉搏

      2016年年初,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协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对832家机械行业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显示,近3年,56%的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招工困难的情况。

        调研预测,到2025年,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约占机械行业智能制造同类人才总量的34%。其中,材料热加工(成型)类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约占9%;(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约占27%,尤其是智能传感器与仪器、智能化测量和机器人维护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呈旺盛增长趋势;工业机器人技术类人才约占9%,目前最缺乏的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人才;工业设计、工业工程等领域的技能人才约占10%;复合型技术融合发展应用对应新职业产生的新专业,其技能人才需求量将持续旺盛。

        论坛中,不少企业代表坦言,智能制造对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但许多新兴岗位在学校范围内并没有对应的专业,岗位员工主要靠企业自我培养。

        基于此,如何处理并应对工业4.0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一轮矛盾,牢牢把握工业4.0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脉搏,成为论坛讨论的焦点。

        陈晓明认为,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学校要遵循“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基本思路,优化职业教育“机械、电气、控制、管理、服务”专业类别的结构比例,从专业建设的精细定位和优化设计入手,合理调整一批传统专业,创建一批新专业,强化机械制造热加工领域专业建设。

        “现阶段,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划分过细,不同专业间的融合度较低,不利于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丁金昌说。带着这样的思考,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设置入手,原有的32个专业经整合优化变为现在的23个专业,每个专业有新技术、复合型、优势特色技能等3个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精、特、优”,切实从培养传统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智能制造业技术型人才。

跳出“围墙”,做企业的战略伙伴

  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议题是优选了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作为首批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产教协同创新签约企业,并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产业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沃土,是学校培育‘产品的第一用户人’和支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广阔市场;对于企业而言,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支撑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人才源泉。落实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就要更注重产教的协同性、契合性,形成更紧密的供给联动机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清笈说。

  “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的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带着这份坚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形成了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校与省内100家大企业、10个重点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建“省级工程实验室”,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

  “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层意义在于产教融合,在于融产业发展之技术技能精华。只有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如是说。


——原载《浙江教育报》2016年12月6日第4版


学院微博 学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