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2025年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与标志性成果培育专题研修班”在杭州圆满落幕。本次研修班聚焦职业教育师资能力提升,通过“理论赋能+实践引领”的创新模式,为湘西职院180余名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搭建了高质量学习交流平台,彰显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在服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精准定位需求,构建“浙湘联动”培训体系
作为承办方,学校深度结合湘西职院在产教融合、成果培育中的实际需求,创新设计“湘西本地培训+杭州深度研修”两阶段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特色课程体系。7月9日至13日,33名核心学员赴杭州开展研修,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人工智能应用研讨、企业参访等多元形式,系统学习职业教育改革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在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领域的优势资源,组织校内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授课,助力参训教师明确标志性成果孵化路径,破解教学改革与成果转化瓶颈。
聚焦成果转化,打造“校际协作”新范式
研修期间,学校依托自身在“双高”建设、产业学院培育中的成熟经验,引导学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实地考察杭州本地标杆企业与院校,搭建“政策解读—技术应用—成果落地”的全链条学习路径。参训教师表示,培训内容“紧贴一线教学需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价值”,特别是在专业群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得了系统性方法指导。
此外,学校与湘西职院在研修中初步达成资源共享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课程开发、师资互派、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为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化产教融合,彰显“浙江经验”辐射力
“本次研修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服务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实践。”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始终以“赋能职教师资成长”为己任,通过定制化培训、校际结对帮扶等方式,已累计为全国20余个省份培养职业教育骨干教师超3000人次。此次承办湘西职院研修班,不仅是对“理论-技能-实践”培训模式的成功验证,更标志着学校在跨区域职业教育协作中迈出了新步伐。
湘西职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显好评价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承办能力与资源整合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我们将把研修成果全面融入年度教学改革,加快产业学院建设与成果转化,为‘新双高’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将持续发挥“领头雁”作用,深化与各地院校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机电智慧”与“浙江方案”。